展出理由:
曾獲中山文藝獎的王夢鷗教授出生於1907年,是文學學者,於文...[顯示全部]
曾獲中山文藝獎的王夢鷗教授出生於1907年,是文學學者,於文學理論建設工作中極具成果,為首位將英美新批評介紹與華人學界的學者,除了文學,他並介紹抽象藝術,因此而更深地思考了中國文學藝術。王夢鷗教授的美學經驗涵蓋古今中外,美學歷程無論是散論或專著,都用心經營,脈絡清楚。此書集結王教授的單篇論文而成,是其重要著作中最後出版的一本。在「文藝美學」中,我們可以看到王夢鷗先生馳騁古今,橫跨中外,他旁徵博引,更以中國文學為其例證;可見他斟酌用心,一再進行辯證,終於建構出其美學體系,完成美學典範。他的著作結合了美學、語言學、心理學、潛意識及文化感情,成就了獨特的具有「較大的詮釋力量與發展潛力」的文字理論。而其終極的指向乃是文學之美。在閱讀過程,我們發現它的博大與精深。[顯示摘要]
版本說明:
...[顯示全部]
[顯示摘要]
歷史上的意義:
...[顯示全部]
[顯示摘要]
內容介紹:
「文藝美學」,顧名思義,就是從「美」的角度去分析文學。全書共...[顯示全部]
「文藝美學」,顧名思義,就是從「美」的角度去分析文學。全書共分為上下兩篇,用縱橫交錯的敘述來說明。上篇是縱的論述,主要說明文學批評的源流與派別。先從西方文學的源流去概括介紹西方文學及其文學批評的發展,作為全書的大綱。之後介紹文學批評於不同時期所出現的不同批判方向和及其標準。繼而分別細說浪漫主義、寫實派、左拉的自然主義、現代文藝和二十世紀的文學批評,對作品的寫作手法、內容、精神等各有不同的要求及批評,其中,王夢鷗教授針對他們所持的主張,分析各自的優點或缺點。下篇主要分析「美」的概念,是橫的剖析。首先開宗明義說明美是藝術的文學必備條件,沒有美,就屬於非文學。之後他就開始解決文學的美所存在的地方和其性質是什麼。王夢鷗教授從不同的切入面分析文學作品如何產生美的感覺。例如從適性論的角度,先假定美是存在於主觀與客觀的特殊關係上,主觀的合目的性(有我之境)與客觀的合目的性(無我之境)結合,就產生了美,而兩種合目的性的契合,中間各有不同的因素所左右;又從假象原理跟假象感情去分析意境如何產生美,而意境又可分成四個品類:美或優美、崇高或優美、悲壯或悲劇和滑稽與幽默,這四個品類因為所表達的感情不同,所以呈現出來的美也不一樣;最後一章則提到美也會因為心理的距離,而構成感情移入、抽象、幻覺、或距離,美影響到對事物的看法,因此產生不同的觀感,不同情緒的感知也在於此。[顯示摘要]
撰稿人:高雄市立美術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