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出理由:
本針對當時臺灣經濟建設現況所作的研討報告,惟經近五十年歲月的...[顯示全部]
本針對當時臺灣經濟建設現況所作的研討報告,惟經近五十年歲月的沉澱,當時的「現況書」,今日已然成了「歷史書」,饒有趣味。本書的展出,讓我們有了回眸並幽思艱困年代的機會。[顯示摘要]
版本說明:
展出的是臺二版,25開本,收入《專題研究叢刊號》607號。民...[顯示全部]
展出的是臺二版,25開本,收入《專題研究叢刊號》607號。民國56年9月臺初版。書前有前言,題「前言--工作緣起、內容概要及讀者指南」。另書前冠有臺灣產業簡明地圖摺頁一幅。每章之首,均冠有該章之詳細目錄,可提供檢閱該章之內容。[顯示摘要]
歷史上的意義:
民國56年,美援已停兩年,惟臺灣經濟仍運行自如,且有顯著發展...[顯示全部]
民國56年,美援已停兩年,惟臺灣經濟仍運行自如,且有顯著發展之勢頭,此事普遍引起世人矚目,另亦奠下日後經濟奇蹟之機。本書於此時編印出版,對於臺灣光復以來之經濟發展,作一全面客觀之研討和回顧,不僅有其必要,且具「見證」之意義。[顯示摘要]
內容介紹:
係「第三期四年經濟建設研討會」的研究報告,後以《專題研究叢刊...[顯示全部]
係「第三期四年經濟建設研討會」的研究報告,後以《專題研究叢刊》之一編印出版。全書凡13章,第一章,緒論,敘述臺灣歷史沿革、自然資源、日據時期之經濟基礎;第二章,成長總論,概述臺灣發展之實際成績;第三章至第十章,分別敘述農業、工業、交通、對外貿易與國際收支、租稅與財政政策、金融與物價、人口與就業,以及社會結構、教育發展與經濟之關係;第十一章,經濟建設計劃的設計與實施,介紹四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的具體內容;第十三章,結論,係有關臺灣經濟發展的評價與展望。本書執筆人均為專家學者,主要有翁之鏞、郭婉容、梁國樹、張果為、陸民仁、潘志奇、龍冠海等人;審閱人亦多一時俊彥,主要有劉大中、費景漢、顧應昌、蔣碩傑等人。全書約六十五萬言,如無暇於短時間內一貫閱讀,可先讀緒論、成長總論(概述臺灣發展之實際成績)、經濟建設計畫的設計與實施、結論(有關臺灣經濟發展的評價與展望)等章,然後視興趣所在,再詳讀有關各章。每章前均有詳細目錄於各篇篇首,可藉以明悉該章全部內容,全書雖未編製書後輔助索引,但翻閱尚稱方便。[顯示摘要]
撰稿人:陳友民 主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