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出理由:
閱讀文學的入門書,言簡易賅的介紹,為中國文學打開平易近人的門...[顯示全部]
閱讀文學的入門書,言簡易賅的介紹,為中國文學打開平易近人的門。[顯示摘要]
版本說明:
民國三十六年八月,平裝版...[顯示全部]
民國三十六年八月,平裝版[顯示摘要]
歷史上的意義:
摒除中國自古對文學僅為「舞弄文墨之雕蟲小技」的偏狹之見,以「...[顯示全部]
摒除中國自古對文學僅為「舞弄文墨之雕蟲小技」的偏狹之見,以「文藝不分中外」的宏觀眼界讓人明瞭文學的內涵與深度,文學創作的學問與技巧。[顯示摘要]
內容介紹:
文學的內容包括詩歌、小說、戲劇、散文四種。探閱過去的中國文學...[顯示全部]
文學的內容包括詩歌、小說、戲劇、散文四種。探閱過去的中國文學,其綱目係為經、史、子、集,而抒情的詩詞僅被當作是雕蟲小技、文人舞文弄墨的這種偏狹之見來看待。在作者眼裡,「文以載道」這類的話早已成為了迂腐之說,然,這四種文學內容是否也具有文學價值,就端看它們的性質而定了。作者以《詩經》為例,認為它雖然是一部偉大的文藝作品,但是除了〈風〉和〈雅〉稱得上有文學價值外,頌就不足道了。也舉了十八世紀英國的Pope和Dryden的幾部詩篇,其實際上為僅有韻的論文而不能以「詩」稱之;而一些低級趣味或者說教的小說自然也無法歸於文學的範疇。由於這四種文學內容無法單以「總論」將其特質、學問、技巧、歷史等概括講述,因此,這本《文學概論》即就詩歌、小說、戲劇、散文分章闡述,讓讀者更明瞭其各個種類的創作學問。
作者於〈緒綸〉先以大方向將文學這個大的輪廓作一闡述,即從文學為什麼會流傳?怎樣算是好的文學?文學的內容和外形,以及如何欣賞文學這些面向下筆,藉由解答一般人的疑惑來加以說明文學的內涵、特質、形式,以及與「人」之間的關係。其文一氣呵成,流暢自然。〈緒綸〉之後就接著講述文學四個種類的內容。
〈詩歌〉詩歌是文藝中最早的「產品」,在文字尚未發明以前,便將語言編成有韻的文字以傳唱、傳誦的方式便於記憶,或遇喜怒哀樂之情緒隨口哼出。直到文字的出現才將其記錄而成為現今所看到的詩歌。此章節從詩歌的特性、類別、寫詩的技巧、詩的音節依序講述。作者認為,依體裁將之分類並沒有意義,像是中國詩有律詩、絕句、古詩,西洋詩有歌謠體、無韻詩體、十四行詩等名稱。其認為最完善的分類為希臘的三分法:敍事詩、劇詩以及抒情詩,其中,劇詩已演變為後世的戲劇。因此,大體上只有敍事詩和抒情詩二種分類。而於文末,作者就「詩歌為何從遠古能隨口哼出而人人得以傳述,到現在既不像小說有多數讀者,也不及戲劇有大量觀眾」這個疑問,提出了二點可能的解釋:一則,大概由於「太不通俗」之故。二則,因其須先具有修養才能了解詩歌的美妙,而這也許為它之所以不能發揚光大的原因。
〈小說〉小說的興起遠在詩歌之後,但它的發展著實驚人。內文先以三個原因闡述何以小說能擁有廣大的讀者,接著依小說的種類、構成小說的三個要素,以及小說的歷史加以概述。
〈戲劇〉戲劇同小說一般是在表現人生。不同的是,小說只是使用文字表現一切,而戲劇除了劇本,還須要有導演、演員、佈景、服裝、道具、燈光等元素才得以組成。因此,它是一門綜合的藝術。內文從劇本開始剖視其結構,包括人物、環境(即佈景)、編劇技巧以及導演;到戲劇的分類和戲劇的演進。
〈散文〉廣義而言,除了韻文外,一切都是由散文寫成的,其可以不受任何拘束發揮自己的意見。以性質來分,不外乎有議論、記敍、抒情、描寫(寫實)四種。內文以散文的內容和散文的歷史二節概述之。另外,傳記和自傳、書信與日記、歷史記述、批評,這些文類亦屬散文的範圍。
本書作者的闡述說明淺白易懂,即便是專業的創作學問,在作者的說明下亦成為容易閱讀與消化的可親讀本;文學創作與內涵的學問與深度,於其「易讀性」中被文句輕盈的浮力往上推至最上層,使讀者能扣文學之大門,而不總認為與文學隔一道牆,更藉以摒除中國自古認為其僅為一雕蟲小技不足為道的偏見。文中,以中西方文學適時於闡述文中舉例─或相互對應,或交相參考對照,或以此例而非彼例更為合適該闡述,這些,皆讓讀者對於文學更易理解,因而引發對其更多的興趣,也更能明瞭與感覺文學之奧趣。總的而言,這本雖為學習者學習創作文學,或入文學殿堂的入門書,但是,作者的撰述讓人讀起來覺得這本書就像是一本「文學讀物」般有意思。
[顯示摘要]
撰稿人:方美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