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出理由:
《吾國與吾民》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,也是他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...[顯示全部]
《吾國與吾民》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,也是他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,更是第一本有系統地向西方宣傳中國與中國文化的一本書。書中用坦率幽默的筆調、睿智通達的詞彙,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、精神狀態與嚮往,以及中國的社會、文藝與生活情趣。[顯示摘要]
版本說明:
《吾國與吾民》,平裝本,18.6cm x13.2cm,共33...[顯示全部]
《吾國與吾民》,平裝本,18.6cm x13.2cm,共330頁。是林語堂於1933~1934年間完成,在美國出版的英文著作。書籍出版後,很快地在美國引起熱烈的迴響,美國媒體爭相報導該書訊息。林語堂在書中用坦率幽默的筆調、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、精神狀態與嚮往,以及中國的社會、文藝與生活情趣。林語堂甚至在自序中自述:「我敢坦白,是因為我不以我的國家為恥。我敢揭露,是因為我未嘗放棄希望」。[顯示摘要]
歷史上的意義:
清末民初的中國,積弱不振、內憂外患頻傳,知識份子無不憂國憂民...[顯示全部]
清末民初的中國,積弱不振、內憂外患頻傳,知識份子無不憂國憂民,透過各種手腕試圖中國能夠振奮圖強。然卻仍有許多人醉心於中國五千年的輝煌史中,遮蓋所有的視聽,拒絕正視中國潛在的隱憂。此外,西方世界對中國的不甚瞭解且帶著睥睨心態,更是造成中西民族衝突的主因之一。鑑於兩者,林語堂決心利用閒暇撰寫《吾國與吾民》,一來逐一檢視中國長久以來積弱不振的問題,二來有系統地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文化。[顯示摘要]
內容介紹:
《吾國與吾民》雖在美國博得很高的聲譽,但在國內文壇卻反應兩極...[顯示全部]
《吾國與吾民》雖在美國博得很高的聲譽,但在國內文壇卻反應兩極。有些人認為中國人能在國際文壇成名,是中國人的光榮與驕傲。但有些人卻認為《吾國與吾民》描寫了中國人存在著種種落後、保守和愚昧的精神狀態,詳盡地剖析了消極的「國民性」,有刻意醜化、貶低中國人之意。
林語堂是否出賣自己國家,由書中的〈閒話開場〉一文,即可一窺究竟。〈閒話開場〉提到:「……中國在現存國家中年齡最高,而且保持著賡續一貫的固有文化;他轄有世界最大的人口;他曾經是雄視全球的強大第國,是一民族的戰勝者;他貢獻給世界幾個重要發明:他涵育有完全自己的生活智慧,自己固有的文學與哲學;在藝術的境界中,當別個民族方拍翅學飛的時候,他已經振翅高翔了……。」這是林語堂對『中國』這個歷史古老且綿永悠久的國家所做的詮釋。然而,目睹清末民初以來孱弱、內憂外患頻繁的中國,林語堂感嘆道:「…今日,他無疑是地球上最糟亂最失政的國家,最悽慘最無故,最不能和衷共濟以排萬難而奮進。(中略)他在國際聯盟中恰恰揀定了與哥達瑪拉(現稱「瓜地馬拉」)相比鄰的末座;整個國際聯盟出其最熱忱之好意也不能幫助他。──不能幫助他整頓證物,不能幫助他制息內戰,不能幫助他自拔於政客,文人,軍閥,叛逆者之深淵。」
就如同林語堂秉持「不以自己的國家為恥,因為不放棄希望,就敢揭露」的信念,書中雖有揭露中國的缺失,但卻是身為文化人的林語堂最苦口婆心的諄諄訓勉。
作者介紹:
林語堂(1895~1976)。
出生於清光緒21(1985)年、福建龍溪縣(漳州)。1912年,入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文,1916年取得學士學位,畢業後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。1919年赴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,1921年取得比較文學碩士學位;同年轉赴德國攻讀語言學,先入耶拿大學,後轉入萊比錫大學就讀。1923年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。
1923年回國,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。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,同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。1927年到武漢任外交部秘書。他創辦《論語》、《人間世》、《宇宙風》等文學刊物;並著有《吾國與吾民》、《生活的藝術》、《京華煙雲》、《風聲鶴唳》、《朱門》、《老子的智慧》、《松東坡傳》等經典名著。提倡「以自我為中心,以閒適為格調」的小品文,對文學界影響甚深。
[顯示摘要]
撰稿人:張良澤 教授